怎样认识和做好新闻评论

2019-11-23 09:33

打印 放大 缩小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第六部分“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中,重点强调了有关“协商”的重要内容。在人们的社会表达中,新闻评论作为一种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有效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也越来越受到媒体的重视。为此,我们需要一起探讨什么是新闻评论,怎样做好新闻评论等话题。

  一是《新闻与写作》杂志公众号将过去30年来经典的好文章通过新媒体呈现给读者,并邀请原作者以新鲜面孔与读者以视频的方式再次“会面”,书写新的感悟和建议。4月中旬该刊首次推出了《评论写作20篇》,不仅获得原作者的支持,也获得大量读者追捧,在微信付费直接通过手机阅读,传统纸媒时代留下的精品得以持续传播,将经典延续。

  二是《钱江晚报》时评栏目经常能够收到读者的询问:如何针对社会热点开展评论?当这样的问题越来越多的时候,编辑部意识到,时评栏目也许可以尝试开辟一个关于时评写作方法的专栏。于是,从4月底起该报每周推出一个《时评·方》专版,以“拎热点,学评论”的方式对近期发表的评论佳作予以点评,帮助大家面对社会热点问题,从写作的角度,提高分析、判断、发声的能力,同时也更好地促进报纸办好评论版。

  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专业人发挥了自己的专业优势。在此,我们需要一起探讨什么是新闻评论,怎样做好新闻评论的话题。

  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与世界交往日趋频繁,广大公民的意识、参与意识也越来越强。在人们的社会表达中,新闻评论作为一种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有效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也越来越受到媒体的重视,它必将在传递观点信息、引导社会、促进社会进步,建设和谐社会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在新闻传播中,新闻评论和消息报道一起,向受众提供最新最快最多的观点新闻。它的对象是传播受众,它的作用是满足人们获取观点信息的。

  当今时代,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在传媒速度越来越快捷的形势下,读者更加理智,除了需要知道新闻报道的事实外,更有深入了解事实成因及后果的欲求。简单化报道和发表意见已难以激发人们的阅读欲,而视角独特、见解独到、说理透彻、思维方式新颖、富有知识张力的言论,才会受到读者的青睐。

  从媒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加强新闻评论是媒体增强经济竞争力的一种考虑。不论是报纸还是电视、网络,新闻评论的资金投入都要比新闻报道的投入少得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知识的普及,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加快了传者与受众的交流,同时也加快了传者与传者的交流。在媒介市场,谁有了话语权,谁就有了力量。而新闻评论的强度和水平则是增强这一力量的重要因素。

  从管理体制上看,加强新闻评论是满足公民自我实现需要的一种必然趋势。随着时代进步和法制建设的完善,公民个人的意愿表达开始发生变化:他们不再以“单位人”的面目出现,个体参与社会的领域在扩大,程度在逐渐加深,并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爆发出来的矛盾有了发表自己观点的,希望在大众媒体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是评论得以繁荣的内在原因。

  在社会发展中,新闻评论是公民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直接方式,它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特别是有利于促进社会的进程。新闻评论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更有效地参与和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列宁曾经说过:“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①可见公民的知情权和表达权多么重要,它是人们参与一切社会管理的首要前提。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给予人民比较充分的言论自由权,人民有权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人民有权管理、监督、批评政府的行为,并对政府或者社会上的各种侵犯每个公民利益的事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或建议。2009年4月13日,新华社发表了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的《国家行动计划(2009—2010年)》。《行动计划》在第二部分“公民权利与权利保障”中提出“采取有力措施,发展新闻、出版事业,畅通各种渠道,保障公民的表达权利。——加强对新闻机构和新闻记者合法权利的制度保障,维护新闻机构、采编人员和新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法保障新闻记者的采访权、批评权、评论权、发表权。”在这里第一次提出了“评论权”,“评论权”不仅仅是记者的权利,也是广大民众的权利。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看问题的视野越来越广,思考问题的角度越来越丰富,认识问题的层次越来越深刻。这一切都将有力地推动我们的社会进步,同时,也对新闻传媒开设新闻评论栏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满足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需要,又要对参与者予以正确引导,保证公民在有序参与的轨道上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

  新闻评论在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的环境使民众的言语与心愿得到畅通的表达与实现,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加强环境建设,保障公民有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建设中一项重要任务。

  相对于新闻报道,新闻评论能够通过编辑部或公众发言的形式,对正在、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等进行摆事实、讲道理发表议论,能迅速、及时、直接、广泛地反映党和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引导社会,促进社会进步,对民众、社会起着安定团结的作用。新闻评论能够设置议题,配合中心工作;能够广泛干预社会生活,激浊扬清,发挥引导作用;也能针砭时弊,做好监督,促进社会进步。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也同样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认识论是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是现代科学的哲学。它不仅研究和揭示自然界的一般规律得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研究和揭示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得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从而为人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而且进一步回答了怎样才能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及其规律,从揭示认识的一般规律而得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从认识论的高度来阐释新闻评论,能更好地把握新闻评论的本质。

  新闻评论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理性认识的一种反映,它与感性认识结伴而行。它的对象是普通意义上的人,它的作用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以理性的深刻把握世界,处理好主体人与客观世界(包括人、自然、社会)的关系。

  人们反映客观世界有两种方式:描述和评论。描述属于形象思维,而评论属于逻辑思维。评论的本质定位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特殊的思维模式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在运用感性思维和形象思维描述事实的基础上,运用理性思维、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评论能够比较全面、正确地把握客观事物,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新闻评论不可能孤立存在,评论中所涉及的事实具有新闻性,这些事实主要是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新闻是评论的基础和依据,对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发表评论,是新闻评论的主要特征。先有事实,后有评论,新闻评论源于新闻事实,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理性认识。

  在生产中,一方面,评论必须关注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关注媒体上发布的新闻,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另一方面,新闻评论作为一种有形意见的表达,要提出观点、发表看法,必须高于事实而不能简单重复事实。

  如果说新闻中的事实是观点、认识是原始材料,那么新闻评论就是基于原始材料而“上升”并加工出来的理性成品。新闻评论不是简单复述新闻事实本身蕴含的观点和认识,而是经过作者再加工后的理论产品。在写作或制作中,评论不仅与新闻融合,而且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螺旋式上升飞跃过程。

  新闻报道依赖于事实,虽然报道中也含有作者的观点,但这些观点是通过作者对有关场景、细节的描述而告知受众的;新闻评论也依赖于事实,但是它需要作者对新闻事实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辩证思维的加工,揭示事实里所蕴含的本质和规律性的东西,由此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形成自己的意见公开发布出去。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媒体通过有效的新闻评论,阐述党的方针、政策,帮助人们把分散的、个别人的议论,化为系统的、集中的、科学的意见;把改革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去认识、执行和推广,从而形成一种能联系和调动全体人民奋发向上的社会,为人们的改革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动员群众,团结群众,扫清一切阻碍人们前进的思路障碍,提高人们对改革的心理承受力和投向改革的自觉性、积极性,将改革较为顺利地推向前进。

  我们说新闻评论重要,根本原因在于它是根据现实中反映的问题,运用一定的理论知识,采取论理、分析的方法来反映作者的有形意见,达到明辨是非,释疑解惑,相互交流,为受众服务之目的。新闻评论的理论性和深刻性要强于一般的消息报道。有的新闻评论虽然没有列出改革发展的具体措施,但是,却告诉了人们一种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有的评论虽然没有解决某地某单位的“这一个”问题,但是,它却给了人们解决广泛地区和单位“一般”问题的思路。

  所谓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于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的能力以及制作和生产媒介信息的能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新时代历史进程政策导向和新媒体技术的引领下,网络表达将会呈现新的特征和趋势,由此激发民众参与的热情。早在1789年法国《宣言》第11条就规定:“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②

  日益活跃的网络表达提高了民众参与的活力与热情,但一定程度上也带来表达秩序上的问题。十九大报告指出,“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保证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在制度程序的设置和实施中,要把握好以下几点:其一,有法可依,先立法后行动;其二,一切可用法律都要为大众所知晓,按法规办事;其三,赏罚分明,监督落实。奖励和惩罚是一个社会进行科学管理的有效杠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监督运动的结果,而且要求监督运动的过程,只有运动程序是科学的,才有可能保证其结果是有效的。只有这样,才能既保障和扩大公民理性、合乎程序的参与,又对非理性的参与加以引导和管理。网络表达是参与的有效路径,因此,对其进行引导和秩序管理是题中应有之义。

  民众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及网络新媒体发表评论时,必须在科学精神、意识、独立品格和宽容胸怀的准则下进行。

  科学精神是对真理的追求,不懈追求真理和捍卫真理是科学的本质。科学精神体现为继承与怀疑、批判的态度,既尊重已有认识,同时崇尚理性质疑;科学精神是对创新的尊重,鼓励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鼓励知识的创造性应用;科学精神体现为严谨缜密的方法。每一个论断都必须经过严密的逻辑论证和客观验证才能被科学共同体最终承认。任何人的表达都应无一例外地接受严密的审查,直至对它所有的异议和抗辩得以澄清,并继续经受检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修正、丰富和发展;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指导实践、服务于实践,实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新闻评论的论说要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在论述时遵守论说的一般规律;论说要有理论根据,而这种理论也是经过历史检验的,是科学的。

  意识是指评论者所具备的有关的观念和认识。它包含两个层次:第一,评论者在公民身份下对内涵及相关意义的认知。评论者首先是国家公民,意识是公民最基本的意识要求;第二,评论者在新闻评论实践者身份下对内涵及相关意义的认知。评论者意识的这两个层次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因为评论者进行新闻评论实践时既是履行公民基本的言论表达权利,同时也是以评论工作者的身份履行对社会所应尽的义务。意识是公民思想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公民素养教育培养的重要方面。从某种程度上讲,公民的意愿表达是传播思想的重要方式。为了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公民表达正发挥着更大更积极的作用,这一切是和当代公民意识的提升分不开的。“协商”是意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评论者的协商理念体现在将新闻评论实践视为交换理性的对话过程,评论者一方面应重视公众意见,竭力实现文本的公开公正,向公众提供达成共识的意见,另一方面要认识到多元意见和意见表达多元化存在的合理性,并通过新闻评论实践促使意见的公开讨论和协商,扩大有利于协商的社会空间。评论者通过自觉自愿的实践将一种渗透着平等、参与、理性的文化习惯深深植入到公众的头脑中,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新闻评论的生产、传播过程中,加入协商和讨论的队伍,理解公民在参与过程中评论权平等的意义,社会才因此走向和进步。

  公民表达的独立品格之所以重要,可以从认识论上找到根源。作为社会个体的公民表达者,既是人类社会的一分子,也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公民的一切社会性活动包括意愿表达,都必然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每一个公民表达,必须是公正客观之意见,敢于迎难而上发表意见,勇于突破阻力探求事实,这才是我们所应该提倡和追求的。评论作者,不能人云亦云,随风摇摆,今天说是东,明天说是西,总是你有理。我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实践是最好的检验官,谁的观点、理论对,一检验,一对照就清楚了,明白了。除此,我以为还要加上一句话:“时间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世界的历史,中国的历史,都有这样的情况,一些当时看起来很正确的东西,时间一长,就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了,甚至完全是错误的了。一个评论者,要在自己思想成熟后敢于及时发出自己的第一声,这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评论特别是时评,不仅能为当时的形势服务,更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一个评论作者,争取多写一些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有生命力的好评论,这是一个理论基础问题,同时也是做人的道德修养问题,需要引起评论作者的注意。成熟的媒体,也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评论者要有宽容胸怀。说到新闻评论,人们大都会想到犀利、深刻、不讲情面、动真格,而大多数评论教材,在介绍新闻评论的特性时也都强调它的战斗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要求是对的,因为评论作为一种直接表达思想和观念的形式,当然不能像散文和有的诗歌那样绵柔和抒情。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评论也可以说得很委婉、很动情;评论不能伤及无辜;当我们不讲情面地发表意见时,也要容忍别人对自己的不讲情面。说到底,我们的一切言论和行动,都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和谐,强调犀利、不讲情面的同时,在新闻评论的字典里也该有“宽容”的一席之地。所谓宽容意味着共存,意味着各种相异的事物之间的多样化的平衡。宽容承载着平等与公正的理念。它既存在于道德层面,也存在于哲学和层面。从微观上看,宽容是一个人行走于世的态度,一种度量,一种胸怀,它告诉我们以平等、互敬之心看待世间的人与事;从宏观上看,宽容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理念,历史告诉我们宽容是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类世界前行之翼。宽容是一种开放的观念,大气的思想,还是一种敢于正视真理的勇气。人类对世间万物的认识永远都无法摆脱历史局限性带来的影响。没有人可以永远正确,即使在一个时代被认为是普遍正确的思想,也可能是有偏差的。所以,宽容了他人也就是宽容了自己的存在。宽容是一种智慧和勇气,容人之时也勇于自我审视,学习借鉴他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完善和强化自身,不断进步。同时,宽容以明辨是非为基础,绝不是一味地容忍和接受。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讲座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新闻评论》首席专家)

  “2018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论坛”11月10日在厦门大学举行。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福建省委、宣传部部长、秘书长梁建勇,厦门大学张彦,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等与会并致辞。

  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11月7日至9日在乌镇召开。本届大会以“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

l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本文由中国评论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