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写论文的基本套路再也不怕写论文

2019-10-06 12:02

打印 放大 缩小

  很多人一听到写论文头就大了,但是有必须得写,毕业要写毕业论文,参加工作要写职称论文,无论国企私企,年终总结、工作汇报,那就是必不可少的,怎么写出一篇有水平的论文,那都是有套路的,且听我慢慢道来。

  写论文和写文体有着很大的差异。比如写小说,会要求作者写得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饱满,感情线催人泪下;如果是写随笔,则要文笔流畅,语言优美,观点新颖;如果是诗歌,必须对仗工整,字字押韵。论文则要语言平实、简练,而且应该有一个固定的套路。一篇典型的学术论文应该包括:(1)题目,说明你研究的问题(2)摘要,简要介绍论文所要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目的(3)关键词(4)正文(5)参考文献等部分。其中正文的主要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1.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2.研究对象基本情况介绍3.数据采集、模型建立4.分析论述5.结论和建议。在整个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要先选题,然后查阅资料,最后在一定的资料积累的基础上,才开始动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套路非常像过去科举时的八股文。学术论文要按照这种固定的,甚至多少显得僵化的格式来写作,是有其道理的。评论网

  首先,这种格式实际上反映了科学研究的过程,即先确定选题,作者应该清晰而简明地介绍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以及为什么选择这一问题,就是研究背景;然后,作者需要介绍对这个问题以往的研究已经进行到了什么程度,现有的研究还有哪些不足,作者打算在现有的基础上做出哪些方面的创新,即研究现状;在数据和模型部分,作者应该陈述自己所做分析的前提假设,然后按照清晰的逻辑一步步进行推导,最后得出若干可供检验的命题;在分析部分,作者应该用数据或案例对自己所提出的命题做出分析;结论部分将主要介绍现有研究的不足,提供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或是根据自己的分析得出若干政策建议。其次,学术八股能够有效地降低学者间相互交流的交易成本。作者对自己思想的清晰表述能够减少读者的误解,有着各种偏好的读者也能很方便地各取所需:关心文献的读者可以直接参阅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对理论推导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专注于分析部分;对政策建议感兴趣的读者或许只需要读读内容简介就可以直接跳到结论部分。最后,有的才华横溢的学生可能会觉得这样枯燥的写作会掩盖自己的灵性。其实大可不必担心。诗歌应该是最无拘无束的吧,可是艾略特说过,“诗歌不是放纵感情,而是掩饰感情”。闻一多也曾经把他的创作比作“戴着枷锁跳舞”。等到你读学术论文能够读到如醉如痴的时候,你的学问就算真做成了。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对于没有学术兴趣的学生来说,科学研究将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而且将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不利。每个学生在找选题的时候首先要找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问题,因为推动学术研究的原动力正是好奇心,是解出猜谜游戏时的那种纯粹的智力上的愉悦。有的学生可能功利心较重,希望选择对自己的事业发展有帮助的题目,这常常导致他们的选题雷同化,或是过于空洞。

  (2)选择你所掌握的理论和实际实验条件能够解决的问题。中国学生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总想选择最有意义的题目。这当然无可厚非,但也存在一定的误区。有意义的题目太多了,但是我们只能在现有的约束条件内选择自己的题目。这个约束条件就是我们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条件。比方说本科生的理论知识有限,选择一个研究生课题是必然有难度的,又或者,实验室条件不允许的课题也是无法完成的。许多有意义的问题是我们的现实条件暂时无法把握的,所以也就只能抱憾地放弃。比如说,人生怎样才能得到幸福,这可以说是一个最有意义的题目,但是你能够用什么方法去研究这个问题呢?比方说到美国留学的女学生和男学生相比上路更快,因为男学生总是想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总体思路这样的大问题,而女学生则比较踏实地按照导师的意见搜集数据、做模型、调参数,结果更容易出成果。

  (3)尽量使问题细化,不要选大而空的问题。大而空的问题只能够说明你还没有把一个问题想得很清楚。比如,如果你的选题是“中国国际收支问题研究”,读者根本无法判断你真正想研究的问题,实际上,这可能跟更适合做为一门课的题目而不是一篇论文的题目。比较可取的题目,比如说,可能是“为什么中国会同时出现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

  (4)在满足前三个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别人也会感兴趣的问题。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文章被更多的读者阅读,这在写作经济学论文的时候可能带来一个“两难选择”,从本质上说,经济学论文的读者是不可能很多的。一份一流的经济学刊物可能只是500个人写,500个人看。但是,例外的情况也不是没有。我记得《政治经济学杂志》上有一篇讲童话故事《绿野仙踪》中的政治经济学的文章,据作者考证,这篇童话实际上是一个政治寓言,反映的是围绕美国货币制度改革的争议。这篇文章得到了弗里德曼的高度推崇。其实它根本不是那种技术性非常强的学术论文,它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分析角度。的《蜜蜂的寓言》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设想一下在春光明媚的农场,飘散着浓郁的花香,蜜蜂在花丛中忙忙碌碌,而经济学家在旁边思考着产权问题。这是多么地浪漫而诗意,怎能让人不争着一睹为快。

l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本文由中国评论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