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桂声网评:织牢社会保障兜底的防护网

2020-05-13 09:22

打印 放大 缩小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扶贫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减贫奇迹”,但也需要看到,由于地理、历史、疾病、老龄化等因素影响,目前我国还存在部分地理性贫困、生态贫困、人类贫困整体突出的地区,亟待帮扶。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各项救助政策措施精准到户到人,因地制宜,有的放矢,非常重要。

  特困老人集中居住幸福大院,衣食无忧;加入“一保通”综合保险后,农民看病不愁了,地里种的庄稼也能保本、小病没负担,大病有兜底……应救尽救、应保尽保、急有所纾、难有所帮,各地连续出台政策,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减轻贫困户参保缴费负担,确保兜牢贫困群众基本民生底线,为贫困群体雪中送炭。

  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185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或特困救助供养,其中有1693万人脱贫。社会保障兜底的相关措施,可以在精准识别贫困人口上,进一步防范贫困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风险,让扶贫政策惠及更多贫困人口。特别是,今年要重点加强对未脱贫人口和收入不稳定、持续增收能力较弱、返贫风险较高人口的监测预警,把符合条件的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这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道防护网,也是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

  “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政策让贫困人群脱离了“穷根”,但社会保障兜底并非“一兜了之”,如何让其尽快适应新的形势,鼓起精气神,积极行动,彻底脱贫,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对政府、扶贫工作人员以及群众都是新的挑战。

  社会保障兜底是方式,脱贫才是目的。毋庸讳言,囿于原有的狭隘认知与固有思维,一些贫困群众安于现状,“等靠要”思想严重;有些党员干部工作急躁冒进,或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不改,当前扶贫工作中还存在比较突出的现实问题。这就需要各级政府脚踏实地,掌握困难群众的实际情况与真实诉求,因地制宜,精准扶贫,切实做好就业帮扶、产业扶持和临时救济等工作,推动工作重心由临时救助向后续脱贫转移,加强技能培训,激发群众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热情,促进扶贫工作向纵深发展,不断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制度,保持助贫工作的连续性、动态性、可持续性。

  精准扶贫、脱贫致富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面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织牢社会保障兜底的防护网,乃精准扶贫之要义。我们要聚焦精准、深化帮扶、确保实效,加大财政投入与技术培训力度,充实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保障机制和能力建设,促进转移就业,增强贫困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和活力,全方位持续发力,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真脱贫、不返贫,助其奔向安居乐业、富裕、幸福的新生活。(斯涵涵)

l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本文由中国评论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