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新闻评论策略(2)

2020-05-13 09:22

打印 放大 缩小

  例如,5月17日的《富士康,请让农民工完整地生存》一文中最后说道:“然而,就是富士康这样完全取消社会的工厂+员工集体居住形态,却在珠三角新兴工业区持续存在,广泛蔓延。对现代社会来说,这实在是一个悲剧。”这段话明确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即新生代民工卑微的存在是现代化的一个悲剧。又如,5月20日发表的《挥不去的标志性口号》中说道:“在讲究GDP的城市追求幸福,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例如富士康‘九连跳’的9位朋友,他们就是太在乎感受而无法忍受现实的生活,所以选择了离开,去追求永恒的幸福。”在这段评论中,显然成为逃离现实社会的一种解脱,这是多么悲情啊!再如,作者在5月21日的《为工人自身强大提供社会支持》中发出的呼喊:“他们所要求的不会更多,只会和我们的一样多。就是做一个完整的个人,在这个城市里有工作,有生活,有尊严。”试问,在这个现代化社会里,还有什么比人失去完整、失去尊严更加凄凉的呢?

  在“新生代民工”被提出的基础上,随之而来的便是与他们不相适应的生活环境,紧张、焦虑、痛苦、疏离等成为出现最多的字眼。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断裂呢?几乎所有的评论都谈到了问题的核心,在这里仅选取5月14日的《揪出细节中的“魔鬼”》作为典型案例以供参考。评论使用一系列发问给予了恰当的回应:“生活方面,数十万人需要对应的超市、医院、公园等公共设施,请问富士康有多少?娱乐方面,富士康又有多少图书馆、影剧院等活动场所、社交圈子、精神食粮?企业文化方面,富士康的理念有多少为普通员工而想、而设,多少员工能参与、分享,难道只是几句格言挂在墙上?管理方面,富士康的员工手册规定得虽然比较合乎情理,但基层管理混乱又欠缺情商,责骂、罚款等方式屡见不鲜,而像签订整月加班与否的协议,死板且僵硬,又有几多人性化?”由此可见,媒体报道的军事化管理和高强度的加班制度并不是问题的核心,“新生代民工”的物质生活水平事实上比起以往还有所好转,因此正是逐渐萌发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导致“新生代民工”一次次选择了死亡。

  体现人文视角与人文情怀。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博爱互助的人文价值观,总体上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近年来这种认识又得到不断深化,个人的自由与尊严应当与社会的自由和尊严统一起来。笔者以为《南都》评论一致对“新生代民工”表达人文关怀并非一种巧合,而是因为其背后有统一的价值观念作为支撑,即尽量衔接转型社会过程中价值观念的断裂。“新生代民工”这个概念其实起到了两方面的作用:一则明确了这个群体存在的客观现实并体现出这是时代的产物;二则对这个群体表达出无限的同情,以慰藉“新生代民工”又或者是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不完整的存在。用人文关怀来帮助社会过渡,可以说是起到了一种润滑作用。尽管《南都》作者们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他们的落脚点却惊人的相似,几乎所有的评论都包含了“人与社会的断裂”这种语义,可谓一语中的。这也是《南都》评论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提出的一种新的价值观念,那就是物质需求已经不是人民生活的全部,因此如何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求是目前这个社会应该尽快着手解决的问题。如果要这么做,我们就应该赋予每个个体起码的尊严和自由。这种新的价值观也应和了《南都》评论近年来不断重申的一个基本价值观,即紧扣一个“人”字,关注个体的存在。

l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本文由中国评论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