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鞋之后炒盲盒也来了?盲盒就是当年的小浣熊卡啊荔枝时评

2019-09-18 11:51

打印 放大 缩小

  盲盒,物如其名,就是买的时候不知道是什么,只能买完拆开后才能“一睹芳容”的盒子。盲盒中大多为成套销售的玩偶手办,如索尼天使、乐高小人、 泡泡玛特等。

  过去一年,30万人在某交易平台上交易盲盒,最热门的款式从59元涨至2350元,涨了39倍。一对来自北京的夫妇,在盲盒上4个月花了20万;还有一位60岁的玩家,一年花了70多万购买盲盒。有如此疯狂的玩家,自然有赚钱的商家。国内盲盒产业的最大“推手”之一泡泡玛特(POPMART),一年卖出400万个Molly公仔,半年营收1.6亿,净利超2100万元。所以,有人说,继“炒鞋”之后,“炒盲盒”成为一大热门话题。

  不过,我个人觉得,盲盒的高价与炒鞋还是不同的。鞋是由橡胶、真皮或PU皮制成,这些材料在空气中都是会老化的,所以,其实鞋不具备长久保存的特性。当然,保存在氮气中或许能更久一些,但仍然不足以像相机、手表这样的金属制品那样,保持几十年。所以,炒鞋的基础不是收藏,而是再次卖出去。炒鞋所迅速形成的所谓指数、K线,都是为了这个目的服务的。

  盲盒不同,它只是一种消费。疯狂的玩家毕竟是少数,“炒”出来的价格也并没有很夸张。大多数白领只是下班了,心情好,抽一个盒子,看看能不能抽到珍稀的款式;或者今天工作不顺利,抽一个盲盒让自己开心一下。即便是直接在咸鱼上买一个高价的稀缺款式,也不过是花2000元买个心头好,和一个名牌包包的价格差不多,意义也差不多。

  盲盒的火爆,是因为发现了市场的一个盲点它一直存在于人们的需求之中,但却一直没有被发现。直到最近被发掘出来,因而迅速火爆。

  说它一直存在,是因为80后从小就受过这种“商业训练”。80后可能还记得,小时候下课之后,同学们总是冲到小卖部去买“小浣熊”干脆面。不仅美味,里面的卡片也很好玩。收集这种卡片成为很多人人生的第一次收藏。家住杭州吴山的俞先生上小学时就开始收集小浣熊卡片,当年花10块钱从同桌手里买来的限量版卡片,不久前被卖出2万6的价格。

  这些吃小浣熊干脆面的孩子,再小一些的时候,他们喜欢的是神龟酸梅粉。小小透明塑料袋里装着一些酸甜的粉末,很多人买这种零食,除了喜欢它的味道之外,更重要的可能是因为每一个袋子里还有一把不同造型的勺子。评论网不同的造型有不同的意义,不同造型出现的频率不同,又产生了不同的期盼。

  再往前溯,就是洋画。那时的孩子,把买来的洋画裁剪好,放在地上,然后用手去拍对方的洋画,翻过来的洋画就是你的战利品了。尽管每次都拍得手疼,可还会越玩越上瘾。再往后,纸片变成了不干胶贴,太上老君、鸿钧老祖也变为了擎天柱、威震天。市场上的交换体系也迅速建立起来,一张威震天等于2张红蜘蛛,一张大力神组合等于2张“钢锁”

  你看,一切都是如此的相似。一套盲盒中,不同款式的概率不一样,概率小的价格就高。盲盒中商品的不确定性带来刺激,而盲盒的成套性激发玩家收藏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如今的盲盒,就是当年的小浣熊卡片,当年的不干胶贴,它们本质上都是基于同一种需求。这种需求来得快,恐怕去得也快。它给现代人带来了一点小乐趣,但一切又都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因此,即使有些价格高一点,也无伤大雅。

l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本文由中国评论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