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把脉:评论类电视节目空间有多大?

2019-12-08 09:47

打印 放大 缩小

  话题类节目、谈话节目可能是目前最受电视观众青睐的电视节目品种之一,与新闻类节目相比,这个类型更强调人的作用,主持人、制作人员的个性如何体现?这个类型的节目到底有多大的发展空间?7月7日、8日两天,北京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就此组织召开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定位及发展研讨会》,以北京电视台的老牌新闻评论栏目《今日话题》为参照,邀请广电业内最重量级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探讨。

  据出席研讨会的北京电视台总编辑张小爱介绍,本次研讨会是在当今电视竞争异常激烈的大背景下出台的,她说:“现在北京卫星落地的电视台有40多个,如果数字电视开播,有可能会增加200到500个节目,北京台的压力很大,我们需要为今后的发展进行重新定位和会诊。”

  钟大年:新闻和评论在凤凰卫视是一个重头的内容,也是吸引起观众的内容。我们一般不叫评论,叫言论,完全是靠说的,言论是最经济、最省钱、最省事的一个做法,我们做得比较多。

  胡智锋:我个人认为,电视新闻评论是拉动电视整体改革的先锋。中央电视台从最早期的《》到《焦点访谈》再到《新闻调查》,再到今天的《面对面》,包括新闻频道,每一步往前推动基本是靠电视新闻评论拉动。在电视媒体竞争中,电视新闻评论可能是最容易塑造媒体形象和使媒体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我们说今天要讲素材新闻,谁能拥有独家的新闻素材,我觉得越来越没有这种可能性。对于今天来讲,素材怎么样已经不重要了。要比素材的原创独家,越来越没有可能性。什么是独家的呢?就是要寻找自己原创的观点和言论。这个可能性是最大的。

  尹鸿:现在我们的新闻资源受到非常大的影响,首先网络对我们的影响挺大的,很多人现在基本不通过电视接受新闻,尤其是城市里面的高端受众,除非有重大事件,有重大现场事件,他们会通过电视接受新闻。这不是说电视新闻没有空间,但这个空间,不像当初那么红火,这跟新闻资源被其他媒体分享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新闻评论节目应该有很多可以探讨的东西。

  陆建华:我们节目的样式太单一,不妨把各种各样的要素都用起来。比如专家你可以完全不在现场,评论网通过电话联线,包括新闻评论。

  胡智锋:传播艺术水平有待提高。这个就在于提高我们的传播艺术水平。这个火候的把握,一个靠经验,一个靠智慧。

  陆建华:我们的新闻评论节目谈到评论,就需要专业知识,法律知识,社会学知识,经济学知识等,我们的出镜记者,我们的主持人,不要放任专家谈这种专业的事情,两个端点当中,要有一个准专业。在专家的基础上,我们提供一些相对科学、比较系统的东西。

  王志:我们的新闻评论节目中有观点的太少了,不能光听故事,听完还要有落点。有观点才能有交锋,才有意思。

  钟大年:现在从凤凰整个的人才战略上十分重视人的培养,过去我们叫包装主持人,现在叫“三名”:名主持、名记者、名评论员。把评论员作为人才构成的一部分。

  陈汉元:主持人是提问的人,嘉宾就是要回答问题的人,双方的水准很重要。这就好比打排球,一个发球,一个接球,一个扣球,一个回球。一个谈话节目中,主持人记者为一方,嘉宾、被采访人为一方,就在打球,你这个球打过去有没有水平,你的问题提得有没有水平。

  尹鸿:在我理解,对新闻节目来说,名主持人更多肩负着一个分析人的角色。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出镜记者在这个环节还可以改进,让我们的记者能够在镜头面前体现出个性来,这个亲和力是靠人性化的东西完成的。

  陆建华:新闻评论节目跟娱乐、体育的节目一样,主持人说话的方式应当有个人风格,让大家轻松一点接受你的看法,可能是最好的。

  主持人不要偷懒,要有个人的风格。表述方式上要找一些跟自己的气质、样式、说话方式特点符合的人进行分析。还应该有相当广泛的社会交往。你什么时候觉得对一个题目有表达了,就说明你做会了。

  王志:主持人提问是一个技巧,最后变成技能,像骑自行车一样。其次,谈话最主要的是有交流感。

  路海波:任何一个话题,我觉得它首先要有它的现实性,有它的时代性和受众性,它应该有人关心,而不是我们编导在屋子里想出来的。所以我们应该随时关注其他媒体。我们有那么多的网站,有那么多的报纸、媒体,应该有人专门负责监控。

  钟大年:评论,实际上就是对一个新闻事件做一种比较理性的价值判断,这个判断的基础就是整合资源。不管你这个观点是什么观点,你的观点肯定是需要明确的。但仅此还不够,同时还要提供比较的参照,所以我们的评论通常都会引述很多观点。我们的评论员一般都是这样的,他肯定有大量的资料,这个资料并不一定是事实本身,一定是方方面面的说法。

l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本文由中国评论编辑